「港孩」,形容一些(多數)生長在中產或以上家庭中智商頗高,多才多藝,自理能力卻甚差的兒童。不過,問題的根源不在兒童本身,而是在於他們的父母們,一心想栽培兒女成為才藝出眾的人才,期望為他們搭建一個能幫助他們「成功」的台階,好讓他們他日能平步青雲。可惜的是,這些父母們忘記了兒童成長的過程中一些很重要和基礎性的訓練,沒有好好地教導他們自我管理、自律等行為,結果就使他們在一個扭曲的環境中,接受扭曲了的「成功指標」的薰陶,在人格訓練中出現了破口。
不幸地,教會也成了這問題的一部分。相信以下的情況,在香港的教會十分普遍:一個主日的上午,有一對年輕夫婦,駕車到達了教會門前,從車裡走出了一對小姊弟,手牽手地步入教會,參加兒童聚會去。不過,他們的父母卻沒有與他們一同進教會去,而是眼見兒女進入教會後,就驅車揚長而去。他們到底去了哪裡?天曉得﹗可能是到商場購物,可能是買菜,也可能是去「嘆」星巴克咖啡。
轉眼間,兩個小時過去了,他們就開車回到教會,接回一對兒女。當然,這對夫婦把兒女帶到教會去,背後的動機旁人無法確知,但從整件事來看,旁人無可避免地會覺得他們只是把教會看成了「託兒所」﹗對他們來說,「恆常參加教會活動」將會是他們為兒女們準備的「Résumé」上其中一個「加分」項目。不過,對教會來說,這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從世俗洪流中挽回這些無知、天真、弱小的心靈。教會應當如何對待這些利用教會既免費又高質素的「託兒服務」的父母?最佳辦法,就是好好地用聖經的話來教導他們的小朋友,把聖經的話語和真理播種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,說不定這些小朋友們會成為他們的父母歸主的誘因﹗在過去,教會是透過家長來得著小朋友,到現代,確實是時移世易,教會是透過小朋友去得著家長﹗
這現象,叫教會更不能對兒童工作掉以輕心。
羅慶才牧師
舊約聖經學者
曾任香港浸信會神學院舊約副教授(1986-1998)